您的位置:首页 > 天气生活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更新时间: 2024-05-15 17:55:41

仔细阅读生物课本,理解熟记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参考本文给出的方法,

如何学好高中生物

1.基础知识的掌握:生物学习的基础是课本,首先要吃透课本,包括课本上的概念、相关实验等,这些都是出题人出题的来源。1

2.记忆方法的运用:简化记忆法: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23

3.联想记忆法: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在背诵知识点时,可以发散思维,利用自己熟悉的事物和想象来促进记忆。衍射记忆法: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解题技巧:参透教材内容,回归教材,参透其内容,这是深入学习生物的基石。4

4.重视实验学习,生物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学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做好总结反思,时常总结那些生物基础知识、常考知识、易错知识,这样不仅能深化理解,还能巩固记忆。学习态度和习惯:保持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审题习惯,正确选择研究对象及受力分析,在对状态、过程分析时画出状态过程的示意图。5

5.重视错题本,将错题考查的知识点总结,考察的思路总结,同时完善自己的生物知识系统。6

6.深度学习:强调信息联结,通过对多种知识信息的联结,把不同的学科进行有效地融合。7

7.指向高阶思维,运用高阶思维(批判性思维、创造性思维)对问题进行合理的归纳和类比。注重反思建构,通过深度学习,经过反思建构,学生能够获得结构化以及系统化的知识。

高中生物知识点总结

1、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依次为: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地球上最基本的生命系统是细胞

2、光学显微镜的操作步骤:对光→低倍物镜观察→移动视野中央(偏哪移哪)

→高倍物镜观察:①只能调节细准焦螺旋;②调节大光圈、凹面镜

3、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根本区别为:有无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

①原核细胞:无核膜,无染色体,如大肠杆菌等细菌、蓝藻

②真核细胞:有核膜,有染色体,如酵母菌,各种动物

注:病毒无细胞结构,但有DNA或RNA

4、蓝藻是原核生物,自养生物

5、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统一性体现在二者均有细胞膜和细胞质

6、细胞学说建立者是施莱登和施旺,细胞学说建立揭示了细胞的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细胞学说建立过程,是一个在科学探究中开拓、继承、修正和发展的过程,充满耐人寻味的曲折

7、组成细胞(生物界)和无机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种类大体相同,含量不同

8、组成细胞的元素

①大量无素:C、H、O、N、P、S、K、Ca、Mg

②微量无素:Fe、Mn、B、Zn、Mo、Cu

③主要元素:C、H、O、N、P、S

④基本元素:C

⑤细胞干重中,含量最多元素为C,鲜重中含最最多元素为O

9、生物(如沙漠中仙人掌)鲜重中,含量最多化合物为水,干重中含量最多的

化合物为蛋白质。

10、(1)还原糖(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可与斐林试剂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脂肪可苏丹III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IV染成红色);淀粉(多糖)遇碘变蓝色;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

(2)还原糖鉴定材料不能选用甘蔗

(3)斐林试剂必须现配现用(与双缩脲试剂不同,双缩脲试剂先加A液,再加B液)

11、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是氨基酸,氨基酸结构通式为NH2—C—COOH,各种氨基酸的区别在于R基的不同。

12、两个氨基酸脱水缩合形成二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化学键(—NH—CO—)叫肽键。

13、脱水缩合中,脱去水分子数=形成的肽键数=氨基酸数—肽链条数

14、蛋白质多样性原因: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种类、数目、排列顺序千变万化,多肽链盘曲折叠方式千差万别。

15、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这个碳原子还连接一个氢原子和一个侧链基因。

1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是核酸,它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作用,核酸包括两大类:一类是脱氧核糖核酸,简称DNA;一类是核糖核酸,简称RNA,核酸基本组成单位核苷酸。

17、蛋白质功能:

①结构蛋白,如肌肉、羽毛、头发、蛛丝

②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酶

③运输载体,如血红蛋白

④传递信息,如胰岛素

⑤免疫功能,如抗体

18、氨基酸结合方式是脱水缩合:一个氨基酸分子的羧基(—COOH)与另一个氨基酸分子的氨基(—NH2)相连接,同时脱去一分子水,如图:

HOHHH

NH2—C—C—OH+H—N—C—COOHH2O+NH2—C—C—N—C—COOH

R1HR2R1OHR2

毒病菌

高中生物的学习方法和知识点总结 相关文章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biao.com

滇ICP备2022007697号-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