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天气资讯

地球人类与资源有关吗 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更新时间: 2024-05-16 19:07:27

导语:地球人类与资源有关吗?资源是地球上自然界所赋予的宝贵财富,包括水、土地、矿产、能源等各种形式,人类对资源的需求与日俱增,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的发展,资源供需矛盾日益凸显,下面就一起去看看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是什么吧!

地球人类与资源有关吗

地球在人类出现以前几十亿年就已经存在了,人类从地球上产生,在地球上繁衍、发展,用自己的双手建造起一个文明的世界。当今地球上存在着由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构成的自然世界,同时存在着以不同生产方式构成的人类世界。两个世界既矛盾,又统一,构成全球系统,并成为地球系统运动、变化的内部因素。作为特殊高级动物的人类,生活在地球上,存在于生物圈之中,是自然界的重要组成组分;但人类与普通动物(包括高级动物)有着根本区别,人类有创造性的意识,用自己制造的工具、机器和设备改造自然、重塑生存环境。

自然界的土地、水、矿物、空气、森林和草地等,是在人类出现之前就存在于地球上的自然物,在没有人类干予下,它们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着,只是在人类出现之后,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效益的自然物,才被称之为自然资源。研究全球资源态势必须首先研究地球和人类,进而才能认识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过程中,对某类自然物抽象出的一个概念——自然资源。

地球

地球是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按离太阳由近及远次序属第3颗,按体积和质量大小排列均居第5位。

地球是一个巨大而不规则的实心椭圆型球体,其平均半径约6370公里(赤道半径长6378公里,极半径长6357公里),赤道周长40075公里,地球表面总面积5.1×108平方公里,地体积1083.32×109立方公里,地球质量5.98×1028吨,平均密度5.52克/厘米3.

地球是由几个不同物质、不同状态的同心圈层构成的非均质球体,从地球表层往下直到地球中心的内部圈层有3个: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表面以上的圈层有3个: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地球内部各圈层的情况如下:

地壳

地壳即地球的外层,其厚度一般在33—45公里,各处厚度不一,最厚的如喜马拉雅山脉有60—80公里,最薄的如太平洋北半部海底仅8公里。地壳是由各种不同的岩石构成的,表面岩石的平均密度为2.67克/厘米3.深部至底部为2.7—2.9克/厘米3.其表面分布着由岩石风化而成的松散土层和水。

地核

地核是地球内部的核心部分,位于地表下2900公里深度古登堡面内的部分。地核的化学组成以铁镍物质为主,平均密度10.7克/厘米3.估计温度为3000℃。

地幔

地幔是地壳与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其上界为莫霍面(陆地地表以下平均33公里),下界面为古登堡面。在984公里深度以上部分是上地幔,984公里以下部分是下地幔。地幔是由十分复杂的,非结晶状的岩浆物质组成的,是以塑性的固体形式存在。上地幔的化学组成以硅镁为主,下地幔主要由金属的氧化物和硫化物组成①。地幔密度从上部至下部为3.64—5.66克/厘米3.温度1200—2000℃。地球外部各圈层与人类关系密切是自然资源的载体或成分在下文专门论述。

人类

地球是太阳系中居住高级智能动物的唯一球体。地球表层的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与环境空间。在人类出现之前,地球演变的全部因素源于自然变化,如日地间距离变化,大陆块漂移,造山运动,火山爆发,冰川伸缩,大气和海洋湍流以及河流变动等过程。人类出现以后,人类自身已变成了地球系统的一部分,直接影响全球的变化。随着开发利用资源能力的不断增弱,对全球资源演变的影响力愈来愈大。

人类圈②也称为人类社会圈,是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性质完全不同的一个圈层。人类圈产生于300万年以前,其具有以下特征:

人类圈是由有生命的群体构成的圈层

人类圈不同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等无生命物质构成的圈层。而是由生命群体构成的圈层,因此这个圈充满着生机活力,是地球上最新、最高级、最活跃的一个圈层。

人类圈是由单一的智人群体构成的圈层

人类圈不同于生物圈,生物圈包含人类,人类也是其组成成分。人类圈是由单一的智人群体构成,虽然有蒙古人、尼格罗人、欧罗巴人等人类差别,俄罗斯日尔曼犹太、蒙古等民族差别,但都是智力发育程度一样的人与人类圈共存生物、共存的非生物、均作为人类利用的资源与环境因素。

人类圈有特殊的组织结构——社会

人类圈的组织结构是社会,人类社会是人们在共同的物质生产活动基础上相互联系的人们的总称。联接人间关系的力量有两种:一种是物质的力量,另一种是精神的力量。事物间相互联系的物质力量,地球上各圈层都有,但与人类圈是截然不同的物质,是具有创造功能的有生命物质;人类相互联系的精神力量如思想、意识、信仰,是人类圈特有的。人类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错纵复杂,有经济关系、政治关系、家庭及亲属关系以及由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而结成的种种其它关系,但由于生产活动是人们的基本活动,所以物质资料的生产关系是社会存在的基础,决定着社会形态,如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人类社会不论其形态如何都具有一定的组织结构,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这种组织结构也在发展变化。随着人类社会由低级向高级发展,人类圈也趋于高级化。

人类圈内存在着特殊的矛盾形式

与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一样,人类圈内也存在着矛盾、斗争,人类圈的运动、变化和发展就是在矛盾斗争中实现的。人类圈内现存的或曾经出现过的矛盾、对抗和斗争主要有:阶级之间的、民族之间的、国家之间的。其次有经济、政治、文化团体之间的矛盾,还有部门间、地区间、企业间、个人间也都充满着矛盾。人类圈内有时矛盾激化、发展成为暴力对抗或战争、不仅伤害人类本身,而且破坏地球上其它自然圈层。

人类创建的技术圈威力愈来愈大

人与动物的本质区别在于能制造劳动工具,进行社会劳动,改造自然界。以人为主体构造的人类圈,不仅包括人类本身,而且包括人类制造并掌握的工具。从简单的石器,到复杂的航天飞机;还包括为生产、生活建造的设施,从最简单的洞穴,到最复杂的高楼大厦。但是,我们不认为人类使用石器,居住洞穴或架木为巢的时代的工具和设施就是技术圈,技术圈产生于人类圈之后,公元3000多年前,人类进入青铜器时代,是技术圈的萌芽时代,18世纪中叶第一次产业革命和19世纪中叶第二次产业革命是技术圈的成长时期,目前技术圈还在继续成长,走向成熟阶段。人类藉助于自身创建的技术圈可以上天、入地、下海,可以创造出自然界没有的物质元素和物种,可以兴修超大型的水利设施,可以制造出毁灭本身的武器。

自然

资源

我们所谓的资源仅指自然资源。自然资源是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在一定时空条件下能被人类所利用,并为人类带来效益的自然物。欲对自然资源做出全面、正确理解,必须从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出发。

自然资源是客观存在的自然物

地球上和地球以外的自然物是客观存在的,不以人类是否认识、是否利用而转移。就地球而言,其岩石圈、水圈、大气圈和生物圈是在人类出现之前早已形成的自然物,作为资源的土地、水、空气、森林、草原及野生动物等是地球表面圈层中的一部分。

自然资源可被人类利用,并带来效益

并非一切自然物都是自然资源,而是被人类利用并给人类带来物质的、精神的满足的那部分自然物,才是自然资源。如人类利用土地种植农作物,生产粮、棉、油等,满足人们衣食需要,称其为土地资源;人类利用水力发电,称其为水能资源;人类利用金属矿物冶炼各种金属材料,制造工具、机床,称其为矿产资源;人类利用山水花鸟等自然景观,开展旅游活动,称其为旅游资源。土地、水力、矿产及自然景观,在被人类利用时,给人们带来物质、能量、观尝等各种效益,才能称其为资源。

自然资源是一个发展变化的范畴

自然物是否作为自然资源取决于人类对其的认识和利用。人类对自然物的认识,利用取决于时间、空间及与时空相联系的技术经济条件。例如以狩猎、捕鱼和采集野果为生的原始人类时代,人类还不懂耕作技术,因此土地(耕地)还不是资源,进入刀耕火种时期才成为资源。在石器时代,许多矿物还未被人们认识和利用,还不是资源,进入铜器时代,铁器期代,铜、铁、金、银、锡等矿被人类开采利用,才成为资源。洪水猛兽在古代曾为人类带来灾难,当人类认识其规律,兴修水利,驯化野生动物,制服洪水猛兽时,它们就是资源了。目前火山、地震、雷电、飓风等还未被人类利用,仍然是灾害而不是资源,当科学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人类可以利用其巨大能量时,它们也将列入资源范畴。

资源的系统性

自然资源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整体。在一定的光、热、水、气的长期作用下,就会形成一定的土壤、植被以及与其相应的生物群落;而土壤、植被的改变又会影响水、热状况和生物的生境。各种资源在生物圈中相互依存、相互制约,构成完整的资源生态系统。在该系统内,生产者是生物资源中的植物资源,包括农作物、森林、草场等;消费者是动物资源和人类,其中主要是人类;分解者亦是生物资源中的动物资源,主要是土壤动物、微生物等。非生物环境主要由基底、媒质、营养因子等组成。基底包括岩石、土壤;媒质主要是水和气;营养因子是构成生物的生活物质,如氧、二氧化碳、碳、水和无机盐等。

一种资源的开发都会影响到其它资源

森林的乱砍滥伐,就会造成一系列的连锁反应。砍伐森林,破坏了森林动物赖以生存的环境,导致野生动物迁徙甚至灭绝;森林砍伐后的地区,地面裸露,受雨水冲击后,极易引起水土流失;大面积砍伐森林,还会影响当地的气候,易发生旱、涝灾害等等。不仅再生资源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再生资源与非再生资源之间也存在着不可分割的联系。煤炭、石油等燃料矿产,就是古代的动、植物等再生资源转化而成。非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同样影响再生资源,如露天矿的开采就会毁坏大量的耕地、林地,破坏动物的生存环境,并可能造成当地地下水流向的改变。

自然

一种资源的开发规模也要受到其它资源的制约

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就会受到水资源条件、土地资源条件和气候资源条件的影响。在干旱地区开发煤炭资源建立火电站,水源就是主要限制因子;矿产资源的开发规模也受土地资源的影响,攀枝花钢铁公司,厂址选在山区,可利用的平坦土地很少,影响了攀枝花钢铁公司的扩建。矿业的开发,一般都会形成一定非农业人口集聚的城镇,城镇人口规模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矿业开发的规模,但也要考虑到腹地内的资源状况。如果城镇所在的区域自然条件恶劣,农牧业所能提供的农副产品数量有限,城镇居民的生活供应就会出现困难,这就限制了城镇人口的规模,同时也就限制了矿业开发的规模。

资源系统与人类文明

不懂得自然资源的系统性及其开发利用的相互影响,不仅会造成资源的破坏和浪费,严重时还会导致人类文明的衰落。在世界上,曾经在古代孕育了灿烂文明的许多地方,现在变成了废墟。人类在较优越的环境中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和进步后,就逐渐地衰落,大多数情况下,文明越灿烂辉煌,持续的时间就越短暂。文明在孕育它的故土上衰落,主要是人们毁坏了帮助人类发展的环境,人类毁坏生存环境主要通过耗尽或破坏自然资源,使资源生态系统遭到破坏,而一个系统的变化又不可避免地要影响到其它系统,长期下去就会使系统结构遭到破坏,系统的生产率下降,整个环境变得越来越不适应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黄河流域是我国古代经济文化、政治中心,但由于气候条件变化和人类活动的长期影响,水土资源遭到破坏,自然条件变得越来越不适应当时农耕社会对农业资源的要求,加上社会、政治、军事等因素的影响,使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是相互依赖的,人类社会的发展和生存都离不开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

自然资源的利用,包括能源、土地、水、矿产等,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资源的利用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每一次能源的进步,如新能源的出现,都极大地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然而,人类在利用自然资源的同时,也会对自然资源产生影响,如环境恶化或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因此,人类需要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并采取措施保护和关爱自然资源,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地球人类与资源有关吗 人类与资源的关系是什么 相关文章

如有意见、反馈、侵权或投诉等情况,请联系:

电话:
邮箱:

我们将会在48小时内给与处理!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9-2020 tianqibiao.com

滇ICP备2022007697号-110